陶行知先生说:“我们希望今后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,丢开判官的面具。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、共甘苦,做他们的朋友,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。”今天,当我再读陶先生的这段话,感触颇深。我想,从某种意义上说,陶行知的伟大正是在于他对学生真诚的平易亲切。正是这样真诚平等的态度,不但使先生赢得了他所有学生的由衷爱戴,也不仅使他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,更重要的是使他心甘情愿拜学生为师,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,而且也成为无数孩子及广大的平民百姓最真诚的朋友!
现在,新课程标准也对从事教育的我们提出了同样的要求,转换教师的角色,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、参与者和引导者。这些都在要求教师与学生相处要真诚平等,即带着一颗平等心走进学生。当我们带着一颗平等心,走进教室,走进学生,你便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。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:“您若变成小孩子,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:师生立刻成为朋友,学校立刻成为乐园,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,一块儿玩,一处儿做工,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,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。”回想自己的教学,当我和学生是朋友的时候,当我以一颗平等之心处于他们中间的时候,恰恰是我教学最流畅的时候,也是自己最满意的时候。
学生是我的老师,我以他们为师。在教学《一株紫丁香》一课时,使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。这是一首诗歌,读起来非常简单,蕴涵意义却是非常深刻,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。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是偏高的,但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,我告诉自己不能让这个机会溜走。于是我请他们用各种方式朗读来体会老师对自己浓浓的爱,感受自己在爱的包围下那种快乐。有了小朋友自己定下的感情基调,课文接下来的学习是那样顺畅。我只需顺着他们的思路,引导读课文然后去感悟,可以说,都是由学生自己在读,在思考。课堂中的学生让我惊讶,也让我为他们感到骄傲,我要以他们为师!当我以一颗平等之心处于学生中间时,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,在备课时要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,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孩子演奏的乐曲,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孩子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。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,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自己的教学预案。这大概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,“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,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。”吧!
学生是我的朋友,我以他们为荣。当学生和我成为朋友时,我们互相以感情赢得感情,以心灵感受心灵。他们为我鼓掌,他们以我为荣!陶行知先生说的“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,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。先生与青年相处,不知不觉的,精神要年轻几岁,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。”也许说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吧!
陶行知先生曾这样深情地告诫师范生:“未来的先生们!忘了你们的年纪,变个十足的小孩子,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!……您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: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,也能做许多您以前以为他不能做的事。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,您会发现别的小孩子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。”所以,让我们都忘了自己的年纪,变成孩子;让我们都忘了自己教师的身份,走进学生中间。我相信,那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都奉献给我们。这样,我们便把一个教师的高大的形象刻在了学生的心中!
小学A部语文教师吕杨洋